主要观点总结
本次研究是关于结直肠癌患者接受GCC19CART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接受过预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GCC19CART治疗安全且可耐受,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该治疗方法的客观缓解率和总生存期均达到预期效果,且不良反应可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晚期患者面临多发转移、对现有疗法低应答率等问题。CAR-T疗法在恶性血液肿瘤中取得突破,但在实体瘤治疗中仍面临挑战。
关键观点2: 研究目的
评估GCC19CART疗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观点3: 研究方法
采用单臂、非随机、单中心的临床1期试验,纳入1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给予GCC19CART细胞治疗。
关键观点4: 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GCC19CART疗法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客观缓解率和总生存期达到预期效果。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但均为可控。
关键观点5: 研究创新点
GCC19CART疗法基于CoupledCAR平台技术,通过更改实体瘤的肿瘤靶点,可应用于各类实体瘤。这一创新不仅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更广泛的实体瘤治疗带来了借鉴意义。
文章预览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癌症死亡第二大原因,约半数患者会进展为晚期结直肠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全球每年新增超过190万例结直肠癌患者,每年大约90万人死于结肠或直肠癌,其中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15%,开发新的治疗策略用于晚期结直肠癌很有必要 。 目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在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但CAR-T疗法如何在实体瘤治疗中发挥效应,仍然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寻找合适的治疗靶点是CAR-T疗法开展的基础, 鸟苷酸环化酶C(GCC)表达于胃肠上皮细胞,是治疗结直肠癌及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重要靶点 。 近日, JAMA Oncology 发表一项中国研究, 表明对于接受过预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而言,接受 GCC19CART治疗 安全且可耐受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