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剩米饭不当保存和食用可能导致的‘炒饭综合征’,详细阐述了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同时,还列出了不应隔夜食用的食物种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什么是‘炒饭综合征’
‘炒饭综合征’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常见于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炒饭中,可引发急性中毒症状。
关键观点2: 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
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呕吐毒素和腹泻型肠毒素分别可导致呕吐型和腹泻型食物中毒。呕吐型潜伏期0.5~6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型潜伏期2~36小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
关键观点3: 如何预防‘炒饭综合征’
预防‘炒饭综合征’需遵循四点建议:食物避免长时间放置、妥善保存隔夜食物、食用前彻底加热、注意个人卫生。此外,文中还列出了不应隔夜食用的食物种类,包括海鲜、豆浆、绿叶菜、凉拌菜、银耳蘑菇以及未完全煮熟的蛋。
文章预览
来源 :光明网、CCTV生活圈、健康时报、江门日报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米饭是家家都会吃的常见主食 将吃不完的米饭 制作成炒饭 也是剩米饭的常见吃法 但如果剩米饭保存、食用方法不对 也可能会变身“致命杀手” 去年10月,广东江门,50岁的陈先生(化名),将冷藏了几天的米饭做成炒饭食用后, 不久便出现了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 被送至医院时, 他已严重休克,心脏、肝肾等脏器功能开始衰竭, 经ICU医务人员抢救,陈先生终于脱离生命危险。 经检查,陈先生罹患的是由 蜡样芽孢杆菌 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这种细菌多见于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炒饭中, 因此,由其引发的急性中毒症状也被称为“炒饭综合征”。 网友评论 “炒饭综合征”是什么?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