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董明珠在格力的职业生涯,以及其对于格力未来发展的多元布局和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文章主要围绕董明珠在成立上海格力汽车科技公司前后的决策和经历展开,包括其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与魏银仓的纷争、格力涉足造车领域的独特之处等方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董明珠的强硬表态和八年来的决策加码
董明珠对外回应收购银隆遭拒后强硬表态,八年来不断通过成立公司、收购股权等方式加码汽车业务。从珠海银隆到格力钛新能源,再到上海格力汽车科技公司,董明珠的决策和经历反映了其对企业发展的独特思考和追求。
关键观点2: 家电企业跨界造车的不同路径
格力和创维等家电企业选择投身整车制造,而美的、海尔、海信等企业则选择专注汽车零部件业务。不同路径反映了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不同认知和战略选择。
关键观点3: 董明珠的冒险抄底风格
董明珠在家电行业陷入困境时仍坚持招聘人才,并看好新能源汽车红利。她的冒险抄底风格反映了其对企业发展的乐观预期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关键观点4: 家电企业跨界造车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上家电企业曾大规模进入汽车业,但多数以失败告终。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又一次入局红利,卷土重来的家电企业更多选择相对轻资产投入的零部件方向。
关键观点5: 格力涉足造车领域的独特之处与面临的挑战
格力不仅承担着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重任,还担负着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董明珠管理公司的正确性验证。然而,围绕珠海银隆内部的业务纠纷质疑从收购至今仍未断绝,投资芯片等领域也面临距离行业热门领域所需的芯片仍有不小距离的挑战。
文章预览
“董明珠一定要做(车)。” 这是对外回应收购银隆遭股东大会否决后,2016年董明珠的强硬表态。 八年过去,董明珠又给自己的上述决定加了加砝码。 近期,上海格力汽车科技公司被爆成立,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为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更是由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钟成堡担任。 坐进车里的董明珠,也有了再次跟雷军掰一掰手腕的新战场。 2013年,董明珠当选CCTV年度经济人物。在与雷军同台领奖时,后者打赌称五年之内,小米营业额将击败格力,赌注为1块钱。董明珠闻言,直接将赌注抬高到10个亿,瞬间吸引了媒体的关注,为两家企业前前后后带去了几十个热搜。 五年后,格力的营收规模仍然压过小米一头,董明珠成为这场赌局的赢家。但这场胜利更多是象征意义的,因为格力如今的市值不足小米的一半,也赶不上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