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从鲁豫老师的播客「岩中花述」中得到的一些启示,探讨了生活中不正义的来源,包括社会环境对人们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关于认知不正义的问题。文章还谈到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相关知识,以及不同学习方式的存在,鼓励人们找到自己的性格优势,成为想成为的人。最后,推荐了一个测试,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性格优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生活中的不正义来源及认知被社会环境构建的影响
文章讨论了生活中的不正义来源于社会环境对人们观念的构建,长时间形成潜意识里的观念,如关于活泼、内向、女性家务事等刻板印象的形成。
关键观点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认知及影响
文章介绍了ADHD的相关知识,指出这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决策等能力。但许多成年ADHD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改善,且拥有更具发散性的思维和更高的创造力。
关键观点3: 破除认知不正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
文章鼓励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获取知识,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认识到不同的性格特质都有可能成为独特的优点。
关键观点4: 性格优势测试的介绍
为了帮助人们解决自我认知的问题,文章推荐了一个性格优势测试,基于积极心理学先驱Peterson教授提出的value in Action框架和中国人优势结构理论,帮助人们了解自身优点。
文章预览
最近听鲁豫老师的播客「岩中花述」深有感触。 那期嘉宾邀请了哲学学者袁源女士,一起探讨了 生活中不正义的来源。 提出我们生活中的许多认知都是被社会环境构建,长久以往变成了潜意识里的观念。 原来从小开始我们就被各种认知定义。比如长辈经常夸赞一个孩子「活泼开朗」,潜台词是在说内向的孩子是不够优秀的; 普遍社会观念认为「 女性更擅长家务事」、「女性擅长且热衷于养育后代」,也是父权社会的文化教育下形成的思想,并非客观事实。 长此以往塑造了我们的社会观念,这种认知的不正义已然深入人心。甚至影响到许多人对自我价值的判断。 01 你不是「人不行」,你只是「病」了 在许多概念被普及之前,大人们总会从童年期开始就给孩子下判定,把和常人不一样的行为模式分出好坏。 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好动、爱走神、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