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网信内蒙古

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受著作权法保护吗?

网信内蒙古  · 公众号  · 法律 科技自媒体  · 2025-03-27 13:0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生成图片所引发的法律问题,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了一起关于AI生成图片版权归属的案件。文章详细描述了案件的背景、过程和主审法官的观点,最终法院判决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文章还引用了专家的观点,表明判决尊重了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的人类智慧,有助于文化产品的传播和创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生成图片的法律问题

文章引出如今AI大模型输入提示词即可获得内容产出,同时带来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关于AI生成的图片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以及相应权利归属的问题。

关键观点2: 案件背景与审理

介绍李先生使用开源大模型绘图软件生成图片,后发布在社交平台,网友刘女士使用图片时裁剪了李先生的署名水印,引发纠纷。案件主审法官对涉案图片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进行了阐述。

关键观点3: 涉案图片是否属于“作品”

主审法官根据案情分析,涉案图片是否属于“作品”需满足“独创性”和“属于人类智力成果”两个要件,并认定涉案图片具备这两个要件。

关键观点4: 涉案图片的作者及著作权归属

主审法官认定原告是涉案图片的作者,因其智力投入和个性化表达,依法享有著作权。最终法院判决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

关键观点5: 专家观点和判决意义

专家季冬梅认为判决尊重了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的人类智慧,有助于文化产品的传播、分享,促进文化多元创新。


文章预览

   如今,在AI(人工智能)大模型中输入提示词,就可以获得文字、图片、代码等内容产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带来的相关法律问题也不容忽视。就拿AI生成的图片来说,它属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吗?如果是,相应权利归属于谁?不久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了一起案件,对这些前沿问题进行司法实践上的有益探索。   此前,李先生使用一款专业的开源大模型绘图软件,通过输入提示词的方式生成了一张图片。李先生为图片打上“AI绘画”的标签后,将它发布在个人社交平台上。网友刘女士看到图片,对李先生的署名水印进行裁切后,将图片用作自己网文的配图。李先生认为刘女士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署名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遂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   涉案图片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