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作者访问朱自清在温州、上虞和扬州的三处故居的经历。通过探访这些故居,作者回顾了朱自清的人生轨迹,包括他的教学、创作和平民教育的思考。文章还提到了朱自清在白马湖时期的创作现象,以及他在扬州的生活对其一生的影响。最后,作者总结了朱自清的为人、为学、为师和为文,特别是他病重时的文人节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朱自清的三处故居
作者访问了朱自清在温州、上虞和扬州的三处故居,这些地方分别是朱自清人生的不同阶段的“站点”。
关键观点2: 朱自清的教学和创作
朱自请在温州和上虞教学,期间也进行了文学创作。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清淡”为美的艺术特色。
关键观点3: 朱自清的人生轨迹和文人节操
朱自清的一生近半岁月在清华大学度过,他为人、为学、为师和为文皆可圈可点。
文章预览
一 近些年,我去过朱自清的三处故居,按时序之远近,地点分别为 温州、上虞和扬州。 温州、上虞故居系我旅途中的邂逅,只扬州故居算是主动寻访。 那年春,我去温州寻访弘一法师当年驻锡的庆福寺遗址后,漫无目的地行走在鹿城区的街衢上,竟一眼撞见了“朱自清故居”。这才朦胧地记起他曾在温州教学的经历。我读中学那会儿,他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匆匆》以及《背影》等散文,都是教科书中的篇目。《绿》即是他温州教学期间游仙岩梅雨潭所作,也是他写景文字中的上品。还记得1990年春,我赴南京出差,偶然得到江苏教育版的六卷本《朱自清全集》,发现朱自清于国文教学、中国古典诗词及传统学术的研究上皆成就不凡,系民国学者型散文大家。如今30余年过去了,我的藏书也因日渐芜杂几经清理,这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