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福克纳: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丨景凯旋读经典⑰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10-29 09:4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生平、作品《喧哗与骚动》及其主题。福克纳是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家庭关系的冲突。文章详细分析了《喧哗与骚动》中的不同人物及其性格、命运,并探讨了作品对人性的探讨和对家庭关系的揭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威廉·福克纳的生平与作品

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喧哗与骚动》等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家庭关系的冲突。

关键观点2: 《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手法

福克纳采用了多视角和意识流的手法,打破线性的叙事时间顺序,将一个简单的故事写成了一首复调音乐。全书的结构分为四章,分别围绕凯蒂未婚先孕造成的家庭矛盾展开,随着不同人物的自述,故事情节渐渐清晰起来,显露出每个人的个性。

关键观点3: 《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分析

福克纳着力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通过深入人物的内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家庭关系的冲突。凯蒂、昆丁、杰生等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在小说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观点4: 家庭关系的冲突和人性的探讨

小说揭示了家庭关系中性格的冲突、利益的算计,甚至相互怨恨。福克纳通过对人物潜意识的发掘,将人们习以为常的家庭冲突写成了一个人性失败的故事。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缺陷,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可选择性。


文章预览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学院对他的评价是:“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代表作为《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     福克纳听从舍伍德·安德森的规劝,没有去欧洲加入巴黎左岸的作家群体,而是回到家乡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镇,这个决定对于福克纳的创作十分重要。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就是以自己家乡俄亥俄州小镇为对象,结果大获成功。此后,福克纳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乡的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   那“邮票般大小的地方”被作家虚构成一个叫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小镇杰弗生镇,他的一系列南方小说都是以这个镇为背景。   直到1946年,福克纳还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