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血常规在判断儿童发烧细菌感染方面的作用,详细介绍了血常规检查的局限性以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参考意义。文章还指出,对于发烧的孩子是否需要查血常规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权衡,不应简单否认其诊断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血常规并不能简单区分细菌或病毒感染,包括血培养在内的任何检查都不能绝对区分。
血培养等检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都可能出现,因此判断感染需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手段。
关键观点2: 血常规在判断发烧病人细菌感染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于其他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
但血常规具有快速、易行和价格低廉的优点,几乎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可以开展。
关键观点3: 在国内,由于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疫苗的自费性质,这两种细菌仍是儿童发热的重要病原体,血常规的参考意义相对较大。
但在实际操作中,应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接种史、病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观点4: 滥做血常规和错误解读血常规是过度治疗、滥用抗生素的重要原因。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高医生对血常规的认识,而不是简单否认其意义。
文章预览
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发烧去医院,医生问完病情检查一下身体,然后就叫去查血常规,查完血后再去看医生。 更有甚者,有的医院发烧看急诊的病人一律由护士先开好血常规,做完血常规再去看医生,医生看了查血的报告后说怀疑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 血常规成为了孩子发烧最常做的检查,也是很多医生判断是否是细菌感染,是否用抗菌素的依据,血常规能区分细菌或病毒感染吗?发烧需要查血常规吗? 如果要简单的回答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 其实不光血常规区分不了,目前也没有任何一个检查能绝对区分细菌或病毒感染,包括血培养。 有人可能不认同,难道抽血培养出了细菌还不能证明有细菌感染吗?是的,虽然机会比较小,但抽血操作、存储时血样也可能被体表或体外的细菌污染,即便没有污染,血里培养出细菌也并不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