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赵丹教授团队成功构建金属有机框架多晶膜,具有稳定的分离性能和高选择性,预计将在制药、化工和环保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赵丹团队成功构建金属有机框架多晶膜,稳定运行超过1500小时。
赵丹教授及其团队成功构建了金属有机框架多晶膜,该膜具备稳定的分离性能,连续运行时间超过1500小时。
关键观点2: 多晶膜实现高选择性分离,具备药物提纯和浓缩功能。
该多晶膜不仅有效避免了混合基质膜的不足,还充分发挥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本征优势,实现了高选择性的分离,并在药物提纯和药物浓缩方面表现出色。
关键观点3: 研究过程与成果介绍。
研究起始于2022年,团队合作完成。通过引入缺陷调控解决膜厚度导致的传质效率低问题,增加了传质通道。研究成果通过了大规模制备的可行性评估,并设计了连续分离工艺。
关键观点4: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优化合成与成膜技术、基底材料的选择与改性、分离工艺设计以及拓展应用领域等。
文章预览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 赵丹 教授和团队, 构建出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多晶膜,在 1500 多小时的连续运行中,仍能保持稳定的分离性能。 (来源: 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 它不仅能有效避开混合基质膜的不足,也能充分发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本征优势,从而实现高选择性的分离,并在药物提纯和药物浓缩方面表现十分出色。 预计这款多晶膜将在制药、化工、环保等领域发挥价值: 其一,可用于抗生素的提纯。 通过调控多晶膜的孔径和表面化学性质,能够针对拥有不同分子量和不同结构的抗生素实现高效的分离,从而提高抗生素的纯度和收率。 其二,可用于蛋白质和肽类药物的提纯。 由于本次多晶膜具有孔径筛分的特性,因此可被用于蛋白质和肽类药物的分离提纯,从而提高产品的纯度与活性,进而减少杂质和副产物。 其三,可用于有机小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