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饶议科学

狮子的口有多大:忘记过去等于背叛

饶议科学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科技媒体  · 2024-11-22 08:00

主要观点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蒲慕明对中国科研文化及其个人经历的反思文章。文章首先指出,蒲慕明与作者过去有共同的理念,但两人后来的行为却走向了相反。蒲慕明作为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参与并掌控了多个大项目,但在科研管理、经费分配等方面存在问题,引发了争议。文章详细描述了蒲慕明对“大科学”和“小科学”的看法,批评了中国科研体制的浪费资源、阻碍创新等问题,并呼吁科学家自律。蒲慕明还提到,除了体制问题外,中国学术界缺乏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也是中国科学文化的核心问题。最后,文章对蒲慕明与施一公、饶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社论及其引发的反响进行了回应。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蒲慕明与作者过去有共同理念,但行为走向相反

文章开头提到,蒲慕明与作者曾有过相同的理念,但两人的行为却逐渐走向相反。蒲慕明作为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掌控多个大项目,但科研管理等问题引发了争议。

关键观点2: 蒲慕明对“大科学”和“小科学”的看法

蒲慕明认为,大项目本身有风险,必须有细致的规划,并能保证在特定领域内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来进行。同时,他也批评了中国科研体制的浪费资源、阻碍创新等问题。

关键观点3: 中国学术界缺乏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

蒲慕明认为,除了体制问题外,中国学术界缺乏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也是中国科学文化的核心问题,需要科学家改变态度和学术界的传统。

关键观点4: 蒲慕明对施一公、饶毅社论的回应

蒲慕明对施一公和饶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社论及其引发的反响进行了回应,表示支持其中的一些观点,并强调了科学家自律的重要性。


文章预览

【如果不考虑国家利益,如果认为自己参与并见证的过程可以不负责任,我和蒲慕明今天可以“和睦相处”。如果我为自己单位也分一杯羹,甚至可以“互相帮助”。 事实上,在恰好二十年前的2004年11月,我和蒲慕明在同一杂志同声发表同类文章。二十年后,他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脑计划,他开口多少钱,我记不清楚,但肯定不少。 两位丝毫没有个人恩怨的科学家,从相同理念走到相反行为,为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 重读蒲慕明2004年11月文章《大科学 小科学》(蒲慕明 自然中国增刊 ,18-23页,2004)有感。 1 毫无个人恩怨  如果我们不出现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理念差别,或者我们都还停留在二十年前一样的言行,恐怕蒲慕明最愿意交流的人之一是我。我也陈述事实:我的朋友多于蒲慕明,所以失去他,我很可惜,但没有断绝我的科学交流圈。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