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郑志刚教授关于中国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的研究,特别关注了主要股东超额委派董事这一现象。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他发现超额委派董事不仅是一个独特的中国公司治理故事,而且是实际控制人加强公司控制的重要手段。文章还讨论了该现象带来的经济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文章强调了从案例研究到实证研究开展学术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主要股东超额委派董事是中国公司治理中的独特现象。
这一现象在亚欧股权高度集中的家族企业和美英股权高度分散的大公司中鲜有发生,但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关键观点2: 超额委派董事带来的经济后果具有复杂性。
包括隧道挖掘转移公司资源的行为、董事行使监督权力的投票行为、以及关联交易的可能性等都会受到影响。
关键观点3: 案例研究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研究,可以挖掘出中国制度背景下独特的公司治理故事,并探究其背后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关键观点4: 从案例研究到实证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包括秉持独立思考、追求研究境界、提出可行建议等。研究者应该关注制度的重要性,尤其是企业有效运行的基本制度建设问题。
文章预览
一股独大固然不容忽视,但一股独大之下的主要股东超额委派董事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中国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需要重视这一现象。 文丨FT中文网专栏作家 郑志刚 对于由于竞争激励导致的社会各行各业出现的内卷,栖身“象牙塔”中的学术研究似乎同样未能幸免。以今天在座的各位同行熟悉的会计金融研究为例。也许我们可以把会计金融研究倾向总结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跟风式”研究。一些外国的同行基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制度环境发现了一种用于锦上添花的有趣现象,比如ESG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的很多同行会一窝蜂地用中国的数据重新把回归跑一遍,美其名曰为“提供中国证据”。一时间,在中国出现了大量的ESG和数字化转型主题的文章。按照这些研究的政策含义,仿佛一家企业只要发布了ESG报告,只要完成了数字化转型,企业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