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无法治愈阿尔兹海默症的前提下,每年花费20万人民币使用新药是否值得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新药的研发进展、治疗效果和价格情况,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期待与担忧。同时,也提到了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领域的广阔蓝海和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阿尔兹海默症治疗的新进展
两款针对早期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治疗药物取得进展,延缓患者认知水平下降的速度,但无法治愈。患者和家属对新药抱有期待,但存在不确定性。
关键观点2: 新药价格高昂
新药价格昂贵,年费约为20万人民币左右,成为患者和家属考虑的重要因素。与传统药物相比,新药的定价被认为较高。
关键观点3: 经济负担与治疗效果的矛盾
高昂的药物费用与无法治愈的矛盾,让家属在决策时面临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同时,需要全职照顾患者的负担也增加了经济压力。
关键观点4: 药物研究的未来发展
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领域仍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研发机会。新靶点、病理机制的探索以及药物研究的发展为上下游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机会。
文章预览
无法治愈的前提下,用每年20万人民币换来一个既定的失败结局是否值得。 文| 胡香赟 编辑| 海若镜 来源 | 36氪Pro(ID:krkrpro) 封面来源 | Pixabay 失控,往往是突然出现的,即便之前一些小事已有征兆。 张黎母亲开始有头昏、记性差等症状时,被当做了轻度脑梗,“以为不算严重”。但有一天,母亲在购物软件上兑换优惠券失败,突然“变得很狂躁,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紧接着她忘掉了自己和家人的名字、房间的布局。直到她的方位感和安全感全部消失,张黎才被医生告知,这就是阿尔兹海默症(AD),也就是常说的“老年痴呆”。 临床上,此时是很多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家属求医问诊的起点。但从疾病进展来看,在这个阶段,多数患者已到了“积重难返”的中、重度阶段,药物治疗很难起效。 直到近期,两款针对早期阿尔兹海默症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