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AI产生的电子垃圾的问题。随着AI的发展,产生的电子垃圾量也在迅速增长,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研究指出,AI背后的超算中心和数据中心是电子垃圾的主要来源。文章讨论了AI电子垃圾的影响、监测和评估的难度,以及企业和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文章还强调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以避免技术壁垒导致不必要的电子垃圾增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产生的电子垃圾量正在迅速增长,可能成为环境问题。
生成式AI在短短几年间产生了大量电子垃圾,如不采取措施,将加重电子垃圾的危害。电子垃圾的成分包括金属、塑料和其他材料,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关键观点2: 监测和评估AI电子垃圾的难度很大。
AI电子垃圾的形态和数量难以量化,因为AI技术涉及多种硬件和软件。此外,电子垃圾的产生也受到供应链、生产和消费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键观点3: 企业和政府应采取措施应对AI电子垃圾问题。
企业需要承担主要治理责任,并公开承诺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策略,降低AI模型的算力需求,并引导AI消费的合理增长。此外,全球合作也是解决AI电子垃圾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观点4: AI的零废弃承诺需要从自愿走向强制。
虽然一些大型科技企业已经承诺实现零废弃目标,但这需要整个行业的响应和协同努力。企业不仅应该自愿承诺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还应该受到强制规定的约束。同时,企业需要及时向公众披露进展,接受社会监督。
文章预览
▲ AI“衰老”后,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汪韬使用AI工具生成/图) 全文共 5374 字,阅读大约需要 13 分钟 早了解、早行动,才能及时遏制AI电子垃圾的危害,避免走上塑料污染的老路。 微软、苹果公司各自承诺到2030年达成零废弃物目标。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零废弃物承诺多集中在物流运输和包装塑料层面,对AI、数据中心产生的电子垃圾关注较少。 本文 首发于 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琪 责任编辑| 汪韬 既会画图写作,也能聊天解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席卷全球,正在迭代为虚拟世界的万事通。 不过,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位“通人性”的工作助手、情感顾问,也和人类一样,需要喝水、充电,定期“排泄”电子废弃物。 《自然·计算科学》2024年11月刊发的封面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