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西街的榛树1

家长的视野,也是孩子的起跑线

西街的榛树1  · 简书  ·  · 2021-02-14 21:49

文章预览

在贾行家解析《季羡林谈人生》的课程中,曾拿年龄相仿的钱钟书和季羡林做过比较——

当年,他俩前后入学清华外文系。

钱锺书出身学问世家,父亲钱基博也是著名学者,写过《现代中国文学史》,做过圣约翰大学、清华大学的中文系教授。

钱锺书入校时,不光才学过人,而且对学术界有通盘了解,对自己的学者生涯也早有规划。

而季羡林是标准的寒门学子。他此后的道路,早就超出了家里的想象,眼前只有一片漆黑。

他当时并没有想过深造,家里给他的规划是:报考邮政局,拿一个“铁饭碗”,熬上二十年,当个小官员。他是因为没有通过那次面试,才报考了大学,一下就被清华和北大同时录取了。中间甚至还稀里糊涂的想过要去学数学。

季羡林说:我不是想当什么学者。只是因为想上大学“镀金”,容易抢到一只饭碗。

这在表面上是信息的不同,实际上的区别是:他俩走上学者道路,有着必然和偶然之分;后来,也有自由程度的不同。

锺书和杨绛夫妇相对季羡林这些同时代学者,总是显得从容自如,就是因为一直拥有更开阔的视野,选择多了一些。

季羡林在九十岁时还是说:“什么叫人生?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个人真清楚。我们的诞生都是被动的。”生的对立面,并不只有死,还有别人的生。当生命互为镜像,可以映射无尽深度。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