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罗念生先生的古典学研究及翻译事业,强调古典学如何与国家和民族、高尚的德性联系在一起。通过罗念生的经历,文章鼓励有志于从事古典学研究的青年学子心怀共同体之福祉,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自觉开辟探索之路。此外,文章还提及了罗念生的继承者王焕生的经历,以及古典学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罗念生:古典学研究的典范人物
罗念生是新中国古典学学脉奠基人,他的学术选择和翻译工作体现了对古典学的深厚热爱和坚定信念。
关键观点2: 古典学与家国情怀
罗念生的古典学研究与其家国情怀紧密相连,他在国家危难之时以译笔为战鼓,用汉语叙说古希腊的战争故事。
关键观点3: 古典学的意义与价值
古典学不仅是个人爱好或小众趣味的工作,而是人文学者在心怀共同体之福祉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自觉开辟的探索之路。
关键观点4: 罗念生与王焕生的学术传承
罗念生的学术事业得到了王焕生的继承,两位学者都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古典学领域,共同的心愿和志向让他们实现了古典学学脉的赓续。
关键观点5: 古典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古典学的研究和传承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让汉语读者得以走近西方文明中那些‘最为高古的伟大心灵’,也是守护我们的心灵和教养的精神堡垒。
文章预览
1835年8月12日,17岁的青年马克思写下“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的名句,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收尾: “我们”因为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而成为“高尚的人们”的典范。 显然,马克思并不旨在为我们评骘一门具体的职业本身高尚与否。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值得每一名劳作者探究的问题是,如何“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由此,对古典学研究者和有志于从事古典学研究的青年学子而言,是否于共同体和高尚的德性有所助益,理应成为自我省察学术志向时的圭臬。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罗念生先生(1904—1990)是新中国古典学学脉奠基人。当我们思索学术志向的问题时,他的态度和选择可以作为我们的典范。罗念生在《翻译的辛苦》一文中谈及他缘何以古典学为研究志向。他谦称,第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