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该文章介绍了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李刚教授课题组开发的一种具有自适应响应能力的柔性织物应变传感器,适用于个人数字健康监测。传感器采用牛角瓜纤维和氨纶/涤纶包覆纱线制成,以聚多巴胺为连接桥梁,具有快速响应、高耐久性、良好的透气性等特点,能够在微环境温湿度变化下保持稳定的传感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智能纺织品在个人数字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随着个人健康管理需求的增长,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在健康监测和运动生活领域的应用潜力受到关注。然而,皮肤与衣物之间的微环境变化常导致传感器性能失真,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关键观点2: 研究成果
苏州大学李刚教授研究团队联合香港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发出一种基于牛角瓜纤维和氨纶 / 涤纶包覆纱线的柔性织物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以聚多巴胺为连接桥梁,具有良好的机电性能、透气性和对微环境变化的稳定性。
关键观点3: 传感器性能特点
该传感器具有快速响应(小于 50 毫秒)、高耐久性(超过 3000 次循环)、良好的透气性(762.07 g/m² • h),能够在不同温度和湿度微环境下保持稳定的传感性能。
关键观点4: 应用领域
该传感器可应用于个人数字健康监测,包括运动监测和无线健康监测设备的集成。团队展示了基于该传感器的无线健康监测设备,可以应用于各种运动监测,并通过智能手机实时接收显示。
关键观点5: 研究意义
该研究成果为智能纺织品在个人数字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展示了其在健康功能纺织纤维材料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文章预览
点击上方 “ 蓝字 ” 一键订阅 可穿戴应变传感器在医疗康养和运动保健等个人数字健康管理中的潜在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兴趣。皮肤 - 衣物微环境界面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容易导致可穿戴传感设备的传感性能失真。因此,开发一种适用于不同微环境的自适应响应能力的柔性织物( ECGF )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使用聚多巴胺作为连接纤维和氧化石墨烯的桥梁,通过在纤维表面原位还原形成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层结构。使用等效电路对传感器的机电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具有快速响应( 50 ms )、耐用性( >3000 次循环)和透气性( 762.07 g/m 2 • h ),有利于微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交换,在不同的温度水平( 20.8 °C - 44.9° C )和湿度水平(相对湿度: 38% - 79% )下表现出稳定的传感性能,并成功用在个人数字健康的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