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哲学王
哲学家的自负+理想国的蓝图=柏拉图的奥秘,在此享受人类堕落之前所能享受到的幸福和欢愉……
今天看啥  ›  专栏  ›  哲学王

邓晓芒:我不知道这是残雪的悲哀,还是中国评论界的悲哀

哲学王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10-10 12:4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作家残雪的作品风格及经历。包括她的文学成就,作品的深度,她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残雪的作品风格极度怪诞,语言玄奥神秘。

残雪的作品充满了困惑、苦恼和矛盾,但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固执而强韧的生命力。

关键观点2: 残雪的小说世界首次成为她自己的“在世”,成为她所创造出来的可能世界。

残雪把无意义的东西变成有意义的东西,将现实锻造成可能性,并努力去实现这种可能性。

关键观点3: 残雪的作品源于她的特殊经历及对这段经历的深刻反思。

她的作品反映了她的梦境和现实世界的融合,以及她对人类本真自我的探求。

关键观点4: 残雪的文学世界是一个梦魇构成的黑暗世界,充满了精神的变异者。

与莫言、余华等人的作品相比,残雪的作品更加脱离现实,更加荒诞和黑暗。

关键观点5: 残雪的写作是她的复仇,是对人类的一种计较。

残雪通过写作来揭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她的作品是人类精神的一个更加深邃的层次。


文章预览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 选自邓晓芒《灵魂之旅:中国当代文学的生存意境》作家出版社 2016 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残雪以其怪异的语言表达出她那充满诱惑的、但又不可穿透的奇思异想时,评论界曾力图对她的文本做出某种确定的归类。但这些尝试多半都是不成功的。 所以90年代以来,尽管国外不时传来好评,国内评论界却一直对残雪保持着意味深长的沉默,既像是在“凝视”(对残雪的作品的确需要长久地凝视),又像是在走神。1993年出版的《圣殿的倾圮——残雪之谜》(贵州人民出版社),全面搜集了80年代国内外对残雪作品的最有分量的评论,包括残雪自己给自己写的评论(创作谈等),但在国内评论界似乎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人们对“残雪现象”逐渐失去了耐心和兴趣,也许还会以为她出道“早了点”,若在今天,说不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