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魅力科学君

不可思议,这种软体动物居然掌握了“光纤技术”!如此精妙的“设计”,真是进化来的吗?

魅力科学君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5-01-18 16:1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心鸟蛤这种软体动物如何利用一种类似于人类光纤技术的机制将阳光传输到壳内,为其共生的甲藻提供光线进行光合作用。这种机制涉及心鸟蛤外壳的透明“小窗”和纤维状结构,这些结构能够将光线高效地传输到壳内的特定区域,并且具有选择性地过滤光线的功能。文章还探讨了这种机制的进化过程,指出这是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渐优化而来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心鸟蛤的外壳具有透明“小窗”和纤维状结构,类似于人类的光纤技术。

这些结构能够将阳光传输到壳内,为共生的甲藻提供光线进行光合作用。

关键观点2: 心鸟蛤的“光纤技术”具有选择性过滤光线的功能,可以优先传输光合作用所需的红光和蓝光,同时阻挡紫外线。

这种机制使得心鸟蛤能够为其共生的甲藻提供适宜的光线条件。

关键观点3: 这种机制是通过长时间的进化逐渐优化而来的。

最初,心鸟蛤的祖先可能只是拥有普通外壳的软体动物,但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导致了壳体透明区域的增大和纤维状结构的形成,最终进化出了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生物学奇迹。


文章预览

光纤技术堪称是现代人类信息文明的基石之一,简单来讲,这种技术的核心原理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让光信号在特制的透明介质中传播,使其可以在损耗极小的情况下沿着光纤传输。 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根据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的研究,科学家在对心鸟蛤(Corculum cardissa)进行研究时发现,这种软体动物居然也掌握了“光纤技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具体是怎么回事。 心鸟蛤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温暖海域,其外壳看上去很像爱心形状,有两个面,它们总是会将其中的一面朝向阳光,另一面则相反。 科学家发现,在心鸟蛤朝向阳光的这一面外壳上,存在着大量透明的“小窗”,每一个“小窗”下都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纤维状结构,这些纤维比头发丝还要细,排列得极为紧密,其主要成分是碳酸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