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协同办公领域AI应用的实际效果与商业化问题。文章指出,尽管AI在协同办公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很多时候它更多是作为噱头而非实际卖点。国内外的协同办公工具如Zoom、Notion、飞书和钉钉都在尝试引入AI功能,但商业化效果差距较大。文章分析了AI在协同办公中的作用有限,更多地是作为智能助手出现,而商业化的成功关键在于客户需求和市场定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在协同办公领域的应用多作为噱头,而非实际卖点。
文章指出,尽管AI技术受到重视,但在协同办公场景中,AI并未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或成本降低。很多所谓的AI功能并未被广泛接受或认可。
关键观点2: 国内外协同办公工具在AI商业化方面的差距。
文章通过Zoom、Notion、飞书和钉钉等案例,分析了国内外协同办公工具在AI商业化方面的差距。商业化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还受到研发成本、商业模式、付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观点3: AI在协同办公中的作用有限,更多是作为智能助手出现。
文章认为,尽管AI技术强大,但在协同办公中的使用场景还很有限,更多是作为智能助手的形式出现。商业化的成功需要明确客户需求和市场定位。
文章预览
在协同办公领域,当前的AI应用似乎多作为噱头,而非实际卖点。 作者|李小东 这个看法源于一个观察,国内在协同办公领域过度强调AI,但实际应用中,像飞书、钉钉等工具的主要功能(如在线文档、多维表格、打卡签到等),实际上与AI关系并不大。 这两年软件领域新生众多,大多创业公司都是奔着AI去的,无论是搜索类、生成类、对话类,不一一列举,产品一般都是基于某个大模型去发挥应用价值,这些公司因此被抬上了很高的估值。 不过在协同办公领域,当前的AI应用似乎多作为噱头,而非实际卖点。因为对于大多数协同办公场景,AI并未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或成本降低,现实中接触到的客户公司也表示,他们对AI的实际需求有限,很多所谓的AI功能并未被广泛接受或认可。 试想一下,在某些情况下,引入AI反而使工作流程变得更复杂,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