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丹顶鹤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丹顶鹤昌

《神雕侠侣》:从杨过的成长看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丹顶鹤昌  · 简书  ·  · 2020-08-13 07:38

文章预览


杨过,杨康的遗腹子,穆念慈将之生下来,独自支撑抚养长大,结果自己又不幸早逝,这个孩子成为了孤儿,踽踽独行于天地间。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好开始进入青春期,已经无父无母,如果终得与郭靖、黄蓉夫妇和睦相处,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成长该会顺利流畅得多吧。但是没有,虽然最后终成一代大侠,但他的成长过程却是艰辛充满苦楚的,今天就来捋一捋他的成长吧。

十二三岁的孩子,开始追求独立和自由,开始彰显小大人的特质,所以母亲过世后,他本可以遵母遗命去桃花岛依附郭靖黄蓉的,可是母亲临死前却告诉他:你到了桃花岛后要事事小心,听管听教,不可得罪人。这是一个老母亲对寄人篱下的儿子发自肺腑的关爱,但对他而言,听管听教无异于一个紧箍咒,于是他以他的倔强,以他莫大的勇气,居于破窑,自力更生。这种独立的精神和能力多么宝贵。

那么难道青春期的孩子就一定要挣脱父母的陪伴和束缚,自由自在闯天下吗?当然不是。我看到一篇文章里总结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养秘诀说:6-12岁的孩子要真真切切喜欢他;12岁以后,要实实在在相信他(曾与孩子谈起这个问题,儿子说八九岁的孩子狗都嫌,如果父母都不喜欢,还有谁来喜欢!果然如是!)。不管是喜欢还是相信,都是在有爱有陪伴的前提下。可是对于杨过来说,这两点都有待商榷。


首先郭靖是真心喜欢和信任他的,可是他本身不善言辞,也不善教导,他更倾向于是身教胜于言传型的人;对妻子无条件信任,言听计从,因此对妻子的安排(他们夫妻俩分别教导杨过和武氏兄弟)欣然答允,才激起孩子更多的反感,激化了矛盾,以致事情不易挽回。因此他的喜欢与信任是孩子内心的一抹温暖,但却不足以抚慰孩子内心的需求。

而黄蓉对这个孩子实在谈不上喜欢,更说不上信任。因为当年乃父是被她软猬甲上的毒毒死的,虽然不是她直接杀了他,但他确实是因她而死,是毋庸置疑的,因而她对孩子多有忌惮,总担心他会来复仇。如此情形,他们之间要有真感情实在太难。所以黄蓉只教他读书,不教武功,杨过被三个孩子按在地上一顿揍,自己却无还手之力,试想哪个少年能安然淡然接受这样的不公?加上他们之间本来也无感情可言,孩子的倔性一上来,可不就闹得不可收拾了吗?


杨过遇到心胸狭隘的全真教赵志敬后,不堪同样的欺骗与侮辱,反出了全真教,因缘际会进入了终南山古墓,遇到了两个真心诚意怜惜他喜欢他爱护他的人,情形就完全不同了。第一个是孙婆婆,看到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杨过,她对他说话的声音是温柔的,温和关切的,脸上微微笑,目光充满怜爱,手轻拍他背心,让孩子尽情发泄哭出来。替他出头斗道士们,甚至为他丧了命,这该是孩子在这世间除了母亲以外感受到的等同的母爱了。这个时候的孩子急于寻求自我,寻求大人的关注和认可,孙婆婆不就给予了孩子这些吗?可见一个温柔的,无条件接纳和认可孩子的母亲有多要紧啊!第二个当然是小龙女,他们是朝夕相处出来的情感,也就不多说了。

十几岁的孩子,人际关系里,同伴关系是优于其他关系的,只是杨过没有和谐的接纳他的同伴关系,他遭受了校园暴力。郭芙和武氏兄弟拉帮结派,孤立他一个;冷嘲热讽,各种挑衅之余,甚至一拥而上揍了他一顿,让他无法立足,这是他逃离桃花岛的最直接原因。而校园里的师长并没有调查清楚事实就妄下判断,可见我们做家长和师长的不可先入为主,也不可偏袒挟私,混淆是非,多多看看现象背后的本质,多听听孩子说什么,一双慧眼,一颗慧心是大人要去修行的境界。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还有一种角色非常的重要,那就是榜样。这个阶段是孩子从童年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内心又充满恐慌,毕竟这是一段未知的旅程,如果有人为他保驾护航,及时纠正偏离的方向,在他遇到危机时及时拉他一把,这个该是孩子正常的需求吧!如果父母健在,父母当义无反顾地担起这个责任,特别是父亲,孩子八九岁上,父亲要多多介入孩子的生活,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成长为一个男子汉。

首先他的母亲穆念慈做得不够好,他的父亲固然不堪,所以她从未跟儿子谈起他,以致于后来惹出许多的事来。我以为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自是有一定判断力(当然很多时候他的标准是对他好坏,即便如欧阳锋对他好一点,他也可以认他做爸爸),何况母亲在旁教导,即便是个反面例子又何妨,孩子至少知道这是错的,于是非对错上也有个界限吧!


后来镇守襄阳城时,从郭靖夫妇身上,他才知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国尽忠、宁舍己身的家国情怀。他深深地被震撼,被洗涤,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他完成了人生境界的升华,跳出了一己之私仇,把家国的责任背在身,甚至为了救人,不惜舍却自己的性命,用嘴为武氏兄弟吸毒,这种升华让他的人格得到提升,从小我到大我,他蜕变了。

杨过历经艰辛,磕磕绊绊走过了他的青春期,这段路于谁都不易,但前车之鉴,后人自可不蹈覆辙,少走些弯路,亦是幸事。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