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临床指南
关注临床指南,关注最新医学指南,指南翻译,专家解读,了解最新医学动态。临床指南,医师身边的好帮手!
今天看啥  ›  专栏  ›  医脉通临床指南

心脏骤停后如何进行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

医脉通临床指南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0-10 18: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心脏骤停后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的内容,该共识强调了目标温度管理(TTM)作为神经保护措施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关于TTM的启动时机、目标温度、降温阶段、维持时间、复温阶段、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等方面的推荐意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共识强调TTM的重要性及提供全面临床指导

《心脏骤停后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2024)》为心脏骤停后高质量TTM提供了全面的临床指导,强调了TTM作为神经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关于TTM的启动时机

对于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昏迷的CA患者,建议尽快启动TTM治疗。目前院外启动TTM的证据尚不充分,推荐选择其他降温策略。

关键观点3: 关于TTM的目标温度

建议持续监测CA后昏迷患者的核心温度,核心温度应控制在32~37.5℃之间的一个恒定目标温度。选择目标温度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关键观点4: 关于TTM的降温阶段

推荐在TTM期间使用具备温度反馈系统的自动化温度控制设备,以确保有效的降温过程。

关键观点5: 关于TTM的维持时间

在达到目标体温后,低温阶段应持续至少24小时。决定是否继续延长TTM时间需根据患者的脑功能损伤程度来决定。

关键观点6: 关于TTM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在TTM期间,需密切监测心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注意呼吸机设置、血糖控制和药物影响的调整。此外,还应注意肺部感染、凝血异常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