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探讨了灵长类动物中雌性对恶心的敏感程度高于雄性的现象,以及这种差异背后的科学原因和其对雌性健康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人类中恶心感的作用,及其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的潜在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雌性灵长类动物对恶心的敏感程度高于雄性,这种现象在多种灵长类动物中都有发现。
科学家认为,这种挑剔性可以降低雌性感染疾病的风险,无论是寄生虫感染还是性传播疾病。
关键观点2: 恶心在灵长类动物中可能导致某种卫生行为,雌性通过拒绝受污染的食物或避免接触感染皮肤的人来降低感染风险。
这种卫生行为可能是雌性寿命较长的原因之一。
关键观点3: 在人类中,恶心感也可能在保护健康方面发挥作用。研究显示,至少在西方社会,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对某些令人不悦的场景感到厌恶。
研究人员推测,厌恶感可能有助于防止人类感染细菌和病毒。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人们对病原体的意识也可能增强,导致对环境的控制越多,就越容易感到恶心和厌恶。
关键观点4: 雌性对潜在感染源的谨慎行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是有意义的,因为雌性负责生育和照顾后代,所以她们的感染可能对后代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人员推测,在妊娠初期,由于免疫系统被抑制以避免对胚胎的“友军误伤”,厌恶感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文章预览
© KrakenImages/Shutterstock 利维坦按: 和很多人热衷于观看各种挤痘视频所带来的那种“既恶心又舒适”的感觉不同,纯粹生理意义上的恶心/反胃/厌恶的情绪,几乎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而阈值又因人而异,有的人对于呕吐物、粪便似乎没什么强烈的不适感,有些人则想都不能想。有意思的是,精神变态者(psychopath)的杏仁核和岛叶以及其他处理情绪的区域,通常都比正常人小。他们也比大多数人更不介意恶臭、粪便和体液。 不过,单就灵长类动物性别上来看,雌性真的比雄性更容易产生恶心和不适感吗?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网易云音乐 搜索 【利维坦歌单】 , 跟上不迷路 这是情景喜剧的典型桥段: 淘气的孩子干了件恶心的事,比如带回家一只满身跳蚤的小狗,或者鞋底带着泥踩进家里。 爸爸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手忙脚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