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Kummell病的定义、发病机制、常见人群、症状表现、分期、影像表现等。Kummell病是一种创伤后的迟发性椎体塌陷,由初期创伤造成的脊柱隐匿损伤引起。多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但骨质疏松并非必经阶段。文章还解释了Kummell病的两种假说:椎体缺血性坏死假说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椎体内假关节形成假说,并介绍了不同分期和影像表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Kummell病的定义和发病机制
Kummell病是一种创伤后的迟发性椎体塌陷,由初期创伤造成的脊柱隐匿损伤引起。发病机制包括微骨折、微血肿形成、营养损伤、血供不足等因素。
关键观点2: Kummell病的症状和分期
Kummell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好发于胸腰段。经过一段无症状期后会出现腰背部疼痛和压痛。分期包括Stage I、Stage II和Stage III,不同分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
关键观点3: Kummell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依据
Kummell病的影像表现包括X线、CT和MRI的表现。诊断依据主要是“真空裂隙征”,当内容物为液体时,MRI表现称为“液体征”,高度提示了椎体缺血性坏死。
文章预览
Kummell病 是一种创伤后的迟发性椎体塌陷,是由初期创伤造成的脊柱隐匿损伤,短期内疼痛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症状复发、加重并出现进行性脊柱后凸畸形。 多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但是骨质疏松并非是必经的阶段,只是高度相关。 椎体内裂隙征(Intravertebral Cleft,IVC),“椎体真空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线样椎体内真空”(linear intravertebral vacuum)、“骨内真空现象”(intraosseous vacuum phenomenon)、“椎体内真空现象”(intravertebral vacuum phenomenon)都是IVC的同义词。 发病机制 stee等于1951年报道提出Kummell发病机制,认为其发病过程可能源于脊柱微小创伤引发骨性结构及韧带结构多发性微小损伤,从而引起松质骨断裂及小血肿形成,进而造成骨坏死,以至于椎体塌陷。此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假说,以解释 Kummell病发病机制,可归为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