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面向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评价方法、计分方式、技术平台、追溯机制、查重机制和个性指导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以“嵌入式系统”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课程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和目的
课程形成性评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观点2: 形成性评价方法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多种形成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测试、验证/设计性实验、综合实验等,并针对不同规模的教学班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
关键观点3: 基于累次训练的多维度综合计分方法
本文提出了基于累次训练的多维度综合计分方法,通过多次训练,逐步积累学生的学习成果,利用这些成果对学生多个维度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关键观点4: 技术平台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
技术平台如雨课堂和头歌实践教学平台等,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了便利,可以方便组织文档作业、编程作业、在线考试等,并且支持在线评阅和自动阅卷。
关键观点5: 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其它要素
形成性评价体系还包括追溯机制、查重机制和个性指导等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文章预览
0 引 言 自 1952 年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后,它逐渐成为教育界的重要理念 [1] 。2018 年 1 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就将“学生中心”作为三个基本原则之一。“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2] 。2018 年 6 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改变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3] 。2018 年 9 月,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高教函 [2018] 8号)中提出“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 [4] 。同月
………………………………